10月29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公开消息,将依托中石油、中石化燃油加注等社会化加注服务网络,快速展开甲醇加注站点布局,年底计划建设超过400家标准甲醇加注站点,到2028年建成超过4000家。
目前,全国正在营业的甲醇加注站为340家,为何加注站建设突然升温?
甲醇产业生态迎机遇
产能的提升意味着甲醇产业生态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甲醇产业生态构建引领者,迄今为止吉利已开发出20余款甲醇动力产品,规模化运行3.5万辆甲醇汽车。
今年下半年,从能源、基建、应用一系列有关甲醇产业发展的政策集中出台。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通知,远程醇氢电动汽车已被纳入新能源目录。8月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将甲醇单一燃料动力形式纳入报废补贴范围。8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加氢(醇)站等建设。
与之相呼应的是,9月以来,呼和浩特、阿拉善盟、上饶市、吕梁市等地方相继发布发展甲醇产业的相关文件。
甲醇新项目频频上马,据了解,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1万吨/年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近日获备案。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千吨级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获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中国海油旗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也积极推进广西北海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
近期,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示范项目启动。
产能的提升意味着甲醇产业生态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甲醇产业生态构建引领者,迄今为止,吉利已开发出20余款甲醇动力产品,规模化运行3.5万辆甲醇汽车。吉利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探索,绿色甲醇生产、储运、分销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与此同时,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重卡等企业也纷纷向工信部申报甲醇牵引车。从政策到甲醇产业生态构建,利好消息不断。尤其是,我国西北部地区,甲醇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给甲醇产业生态带来繁荣景象。
甲醇加注站建设需求增加
车和站的数量既相互促进又相互遏制,甲醇作为车用燃料想有好的发展,甲醇加注站规划建设得先行。
11月18日,中电山西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晓告诉记者,公司汽运车辆全是吉利远程重卡,因为运营路线相对固定,最长约500多公里尚属中短途运输,车配“甲醇燃料箱”超过1000升行驶1000公里没有问题,从晋中加注甲醇往返无补给困难。若再有新业务场景或路线就需要考虑补给问题,毕竟现在甲醇加注站分布多集中西北地区,且总量较少,对于长途运输会有更多加注需求。
11月19日,记者来到山西晋中吉利远程甲醇重卡工厂,总经理羊明银介绍,吉利远程甲醇重卡从2022年6月在晋中工厂下线以来,销量逐年递增。现在甲醇重卡的驱动形式有甲醇直驱和醇氢电动(甲醇增程),醇氢电动是绿牌。市场认可甲醇重卡的原因主要是甲醇重卡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更清洁的排放;另外,甲醇重卡的长续航、动力性好、高原工况动力无下降、适应低温环境等优点,也是很多用户购买的动因。目前投放量较大的还是新疆、甘肃、山西、内蒙等西北地区。“在新疆,考虑到疆煤外运路线较长,客户在购买甲醇重卡时我们就考虑到能源补给问题,并在沿途布局了甲醇加注站。从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看,甲醇加注站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羊明银说道。
记者了解到,甲醇重卡2019年曾出现过有车无站的尴尬情况。现在要想甲醇重卡产线满负荷生产,配套相应数量的甲醇加注站必不可少。
“双碳”目标之下,能源变革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富煤、少气、贫油,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甲醇是液态的电、液体的氢,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液态阳光-醇氢电动是电动化的升级发展,是氢燃料可以不依赖补贴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是更加符合国情的可持续新能源技术路线。
何晓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公司现有50辆甲醇重卡,其中30辆往返于内蒙古和晋中煤炭运输,一年多来约行驶300万公里,比柴油车节省燃料成本在18%至32%之间。